我知道,看着宝宝破溃的皮肤,看他们不舒服在挠痒痒,看见他们睡觉的时候辗转反侧,看见他们出汗多的时候难受,看见他们皮肤伤口泡在水里,我们的心没有一刻是轻松自由的,内疚和焦虑笼罩着我们,常常怀疑自己做错了什么。
今天想和姐妹们分享我过去七年和湿疹缠斗的经历。希望我的经验能帮到正在苦恼的你。
我们是孩子一周岁时发现她鸡蛋过敏,随后皮肤有1%部分有红痒,一直没有治疗,期待能自己变好。
两周岁时上刚刚幼儿园,突然爆发了一次全身的,密度可以参考七星瓢虫。感觉身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一个的破洞。我当时心碎不已不忍直视。现在回想,上幼儿园的焦虑,陌生的环境,和我当时入职新工作的焦虑,导致免疫系统失衡,是诱发这次皮肤反应的主要原因。
我发现当我焦虑的时候,女儿的皮肤状况就会变差。是的,我不愿承认,但我在过去这些年也许一直在某种程度的焦虑症中,工作,爱好,家务,二胎,人际关系在消耗着我,一刻不停。
我们度假的时候心情放松,女儿的皮肤状况就会好转。
我还有一个好朋友,她的湿疹分别在她父母离婚,自己高考和自己结婚的三大压力时刻爆发过。
不要低估孩子和妈妈的链接,我们情绪不好不开心的时候,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帮我们表达,湿疹或别的皮肤病是一种引起妈妈强烈关注的方式,孩子想要说:妈妈我希望你开心,我希望你专注爱自己,爱我。(这个点需要很多心理学知识,不展开说了)
妈妈要持续成长,找到开心幸福的状态,才能更好地滋养孩子。
每每想到这里,我都不愿去面对,但必须承认,孩子,对不起,不成熟的妈妈让你受苦了。
2. 激素药膏的使用。
德国西医的主流治疗办法都是激素药膏,稍微有经验的妈妈都知道激素是有副作用的。我本人体质敏感,每次帮孩子涂激素药膏,我都会有恶心头晕等不适感。
从中医的角度,湿疹是皮肤的排病反应,不管是湿毒还是寒毒,用激素就相当于把皮肤排泄的这个动作憋回去了,表面上看皮肤好了,但病没有除。
这也是为什么激素一停,湿疹就发作,有时候还发现需要逐渐加大剂量才能控制病情,或者治好了这一块的皮肤,那一块本来好好的皮肤又发出了疹子,感觉在跟湿疹打游击战。
所以我建议,湿疹是妈妈的最后的的一招,实在是皮肤溃烂到无法忍受时可以用于急救,不建议长期使用。我们应该力求激活身体本身的免疫系统,在没有药物干预的情况下,让身体和皮肤恢复平衡。
3. 湿敷等一些辅助手段。
三年前,德国医疗系统公费送我和女儿去了一个海边小岛Sylt的疗养院住一个月,专门治疗湿疹。
他们用的办法包括:绷带湿敷,红茶水包裹湿敷,药水泡澡,健康饮食,海边空气浴等等。这些非常费力费妈的方式确实能有效改善皮肤状况,维持湿度,但没有治疗效果,这些手段只能在皮肤浅层保湿,如果没有激素的维持,皮肤还是会溃烂。
4. 顺势疗法。
前面提到的那个朋友在三年前推荐了顺势疗法给我,她说她也解释不清楚原理,但每次都非常有效。我在绝望中抱着试一试的态度,尝试了一下,果然它给整个状况带了实际性的转机。
医生看了看我女儿的情况,就非常自信地告诉我,她的过敏一定会好,她的湿疹也一定会好!
我当时眼泪直往下掉,没有一个医护人员曾这样给过我信心,湿疹是公认的不治之症!
她用很特别的手法,类似作揖的手法,探测了一下我女儿的腹部,说在肠道里有细菌,这个细菌的存在导致女儿对鸡蛋过敏和湿疹,然后给我们开了一些白色的小药丸(Globuli),果然一个月后,女儿吃鸡蛋不过敏了!太神奇了!
从那以后,我坚定了治好湿疹的信心,在谈到这个话题时情绪明显好多了,我的目光中不再是绝望和担忧,我想这样让孩子心理负担小了一些。我在后期明显感觉到孩子不想让我看到她破溃的皮肤,似乎我的担心更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,结合中医的说法,肠道问题也是情绪问题。总之,在内外共同的作用下,皮肤状况下肉眼可见的变好。我们也马上停止了使用任何激素药膏。那时候孩子八岁了。
停止激素药膏,大概有两周时间,皮肤大面积爆发湿疹,我忍住了,我告诉自己,一定要破釜沉舟试一试不用激素,看看能不能摆脱依赖,走上正循环的道路。
我们成功了。两周的爆发之后,孩子的皮肤一天一天在变好,我还记得当时摸到孩子肚子上逐渐软化的皮肤时,我心里筑起的心墙也在慢慢融化,我看到了久违的希望。
5. 最后一公里。
从八岁到十岁,孩子皮肤一直很稳定,但也一直没有痊愈,手肘和膝盖弯里的还是会痒,指甲长了就会抠破,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多,直到今年暑假,我们全家在海边小城北海住了一个月,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陪在身边,中国丰富的蔬菜瓜果饮食,海边湿润的海风,没有父母的管教,没有时间和学业压力,没有规则没有框架,每天保持愉悦放松的心情,让最后的一点湿疹也消失了。
我还担心回德国以后,湿疹会复发,结果没有!!!
我们终于战胜了湿疹,姐妹们,当我摸着孩子光滑的皮肤,我的喜悦如丝滑的溪水般缓缓流淌在心头。
衷心祝姐妹们不需要我这么长时间才摆脱与湿疹的缠斗,希望孩子们少受苦难。 快乐每一天。 欢迎与我讨论。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