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时候,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,家长可能不得不给宝宝使用奶瓶。比如妈妈母乳不足;或者妈妈实在无法继续进行母乳喂养,需要断奶转成人工喂养;再或者妈妈产假结束后继续上班,需要将母乳吸出再喂给宝宝等等。而这时候,已经习惯了乳头的宝宝,往往很可能会排斥陌生的奶瓶和奶嘴。面对这种情况,家长朋友们肯定也会很着急,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宝宝接受奶瓶。
其实,宝宝不接受奶瓶是正常的。
尽管你要给宝宝使用奶瓶的理由很充分,但是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宝宝来说是无法接受的,所以他表现出来的排斥和抗拒,这也是很正常的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讲,这也说明宝宝很聪明,因为他懂得做选择,他明白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、习惯的方式来喝奶。
所以,对于宝宝不接受奶瓶这件事,家长先要摆正心态来看待,不要觉得是宝宝故意不配合,也不要因此感到焦虑。
那么,在孩子拒绝奶瓶时,家长要采取哪些措施,才能让宝宝顺利接受呢?
1.如果妈妈是母乳不足,需要采取混合喂养的情况下,可以选择在宝宝比较饿的时候,先让他吃奶瓶。这样,饥饿感会让宝宝减少对奶瓶的抵触,增加接受度,等宝宝喝到半饱状态后,再喂母乳,直到吃饱就可以了。
当然了,在宝宝能够顺利接受奶瓶后,我们还是推荐先喂母乳再用配方粉补足,这样能够保证宝宝对乳房进行持续的刺激,有助于妈妈追奶。
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,这种方式,是指将每一顿都进行混合喂养,也就是说每次吃奶的时候,都要让孩子吃到母乳和配方奶,千万不要按照“上一顿是母乳,下一顿是配方奶”的方式。否则很可能会激怒宝宝,让他感觉到明显的反差,觉得妈妈明明是有母乳的,为什么要给我时不时地给我吃奶瓶呢?然后就会出现强烈的排斥心理,可能会更加拒绝吃奶瓶。
2.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而选择了奶瓶喂养,都不要由妈妈来亲自用奶瓶喂给孩子。最好的方式是,让家人代劳,而在孩子用奶瓶喝奶的时候,妈妈最好都不要出现。
为什么要这样呢?大家可以想一想,以前都是妈妈给宝宝喂母乳,但是现在呢,如果妈妈还在身边,可是被送到嘴边的却是一个陌生的奶嘴,宝宝的心里肯定很难接受,就会开始哭闹。
在这种环境下,容易出现一个更糟糕的情况:宝宝一哭闹,家长就心软了,甚至妈妈自己就对奶瓶喂养坚持不下去了,就直接又去喂母乳了。
这样的举动,会让孩子形成一个意识:哦,原来我一哭就能吃到母乳啊,那下次要是还先给我吃奶瓶,我就哭。这样一来,家长一次次的尝试挣扎,宝宝一次次的先哭闹后满足,长此以往,让孩子接受奶瓶就成更难实现的事情了。
因此,在进行奶瓶喂养时,妈妈干脆就不要出现在宝宝面前,宝宝没有直接面对这个明显的反差,反抗和抵触情绪就会小一点,接受奶瓶也会相对更容易一些。
3.对于年龄稍大的宝宝,如果辅食已经基本或者完全能够承担他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了,那么这时如果他特别排斥奶瓶,家长就没必要再过分坚持了,可以考虑给孩子使用碗、杯子等工具所谓替代,用这种方式喝奶,虽然效率会低一些,但是因为辅食提供的营养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宝宝的需要了,所以孩子对奶的依赖也不再那么强烈,因此如果孩子实在不能接受奶瓶,这种喝奶的方式也是可以考虑的。
4.不要用奶瓶给孩子喂药等味道不好的液体,否则,宝宝会把对药的抵触情绪,转移到奶瓶上去,那么以后不管奶瓶里面装的是什么,都可能会排斥。
5.如果宝宝患了鹅口疮等疾病,吃奶时嘴里会很疼,那么也可能会表现出对奶瓶的排斥。当然,这种情况下,他不只是会对奶瓶,对乳头、辅食等也会比较抵触,家长能够比较容易察觉。
了解过这五点注意事项后,再遇到孩子抵制奶瓶的问题时,家长就可以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,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,让他能够顺利接受奶瓶。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